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河蟹养殖环境条件:养殖准备

2024-05-13 01:10:41来源:爱游戏活动 作者:爱游戏安卓版应用
1

  池塘的进水大体上分为两种类型,直接进水和间接进水。通过水位差或用水泵直接向池塘内加水的进水方式称为直接进水,一般适合在池塘接近水源、且水源条件较好的情况。采用这样的形式进水,要在进水口设置相应的拦网设施,防止敌害生物的进入。另一种是间接进水,采用水泵将水引入蓄水池,经过蓄水池的沉淀、过滤、曝气、增氧或消毒后再进入池塘。采用这样的形式进水的水质相对较好,溶氧充足,野杂鱼以及其他有害生物基本除净,且病原大幅度减少。因此,这种进水方式在蟹苗繁育中应用较广。

  生产上常用的水泵有潜水泵、离心泵和混流水泵三种类型(图1)。潜水泵的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搬动方便,加上该种水泵的机型较多.是目前生产上最为常用的。离心泵的水泵扬程高,一般达10米以上,而混流泵扬程一般在5米以内,但相同功率出水量比离心泵大。相对于潜水泵来说,离心泵和混流泵的安装和搬运较困难,通常要将其固定在一定的位置。当然,养殖户在选择时要根据真实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水泵。

  蓄水池常用石块、砖或混凝土砌成,长方形或多角形或圆形,容积要根据生产要进行确定。目前大多采用二级蓄水,前一级主要是沉淀泥沙与清除较大的杂物,对大型浮游生物以及野杂鱼类等进行粗过滤,过滤用筛绢网目为20目左右。二级蓄水池主要是增氧和对小型浮游动物进行再过滤,过滤网目一般为40目左右。

  池塘的进水渠分明沟和暗管两种类型。明沟多采用水泥槽、水泥管,也可采用水泥板或石板护坡结构。暗管多采用PVC管或水泥管。

  池塘排水是池塘清整、池水交换和收获捕捞等过程中一定要进行的工作。如果池塘所在地势较高,可以在池底最深处设排水口,将池水经过排水管进入排水沟进而直接排人外河。排水管一般会用PVC管和水泥管。排水口要用网片扎紧,以防虾类逃逸。排水管通人排水沟,排水沟一般为梯形或方形,沟宽为1-2米。排水沟底应低于池塘底部。如池塘地势较低,没有自流排水能力,生产上可用潜水泵进行排水。

  为了防止夏天雨季冲毁堤埂,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开设一个溢水口。在排水管和溢水口处都要采用双层密网过滤,防止河蟹趁机逃走。要定期对排水系统来进行检查,以防排水系统的堵塞或破损而影响正常的排水。

  养殖水体中的溶氧水平与养殖的水生动物的生存、生活和生长紧密关联,必然的联系到养殖的成败与养殖效益的高低。当水体中溶解氧低于一定水平时,一定要通过机械或化学等方法来补充养殖水平中的溶氧量,正常的情况下使用增氧设备装置来提高养殖水体的溶氧水平。

  增氧机械设备装置是通过能量的转化,促进养殖水体对流交换速度,将空气中的“氧”迅速溶入到养殖水体中,来提升水体溶氧量,进一步改善水质条件,提高养殖对象的活力和放养密度,提高单位养殖面积产量,达到养殖增收、增效、节能的目的。因此,增氧机械设备装置是发展河蟹无公害生产的重要装备之一。

  目前,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常用的增氧机有叶轮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射流式增氧机和喷水式增氧机及底部微孔曝气增氧装置等类型。

  传统的增氧机械设备装置一般是通过安装在水面上、下的叶轮转动,通过对水体的剧烈搅动、提升,产生水跃和负压吸气等联合作用,增加和更新水与空气的接触面,使空气中的氧转移到水体中。如叶轮式(图2)、水车式、射流式、螺旋桨式增氧机。这些设备的增氧能力有限、底层增氧量低、增氧不均匀、能耗大、噪声大等缺点,特别是对底层水质改善效果不明显。

  养殖户在选择增氧机时,要参的相关参数,安装匹配的增氧机。增氧能力和负荷面积可参照表1的有关参数进行选用。

  池塘微孔曝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水产养殖新兴起的一种新型水体立体曝气增氧技术。微孔曝气增氧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增氧方式,变一点增氧为全面增氧、上层增氧为底层增氧、动态增氧为静态增氧,以优化养殖塘口的生态环境。

  河蟹是底栖动物,如何有效增加养殖池塘底层的溶氧,对改善养殖池塘生态环境,促进养殖河蟹的蜕壳、生长尤其重要。微孔增氧技术在特种养殖或水层较深的情况下,对池塘中底部的下层水体溶氧增氧效果明显,使水体中的溶氧和养分在整个水体中能够充分均匀地分布,有效地解决高密度、工厂化、集约化水产养殖中池内水体增氧不均匀、不充分的难题。微孔曝气增氧技术在河蟹养殖中的使用,使河蟹池塘养殖产量、规格、品质取得突破性进展。

  微孑L增氧技术正逐渐地被大多数水产养殖户所接受,近些年来以微孔曝气为主要型式的底充式增氧慢慢的变成为国内池塘养殖尤其是河蟹养殖中推广使用的主要增氧方式之一。

  (1)微孔曝气增氧技术优点。微孔曝气增氧是利用三叶罗茨鼓风机将空气经加压后通过管道送入池塘中的微孔曝气管(器),通过微孔曝气管(器)将空气分散成微小气泡,释放到水体中,使气泡中的氧通过与水的接触转移到水中,以提高水体溶氧含量。主要特征是:由于超微细孔曝气管产生的微气泡,直径0.1毫米以下,微气泡上浮速度低,接触水体时间长,氧气传递效率高,能实现整个池塘均匀增氧(图3A),增氧效果好。

  ①超微细孔曝气管产生的微气泡直径0.1毫米以下,微气泡上浮速度低,接触水体时间长,氧气传递效率高,增氧效果好,能实现整个池塘均匀增氧。

  ②利用底层增氧管对水体充氧,不会把水体搅浑,不会伤及虾苗、蟹苗,养殖对象的成活率提高。

  ③底部微孔曝气增氧技术对池塘水深没有要求,而叶轮式增氧机一般要求水深在2米以上。微孔曝气增氧技术每亩配置功率要比一般增氧设备低,更节省能耗。

  ④设备配套成本较低,该系统主要设备鼓风机设置在陆地,维护容易,常规使用的寿命长,投资所需成本相对较低。

  ⑤安全性好,底部微孔曝气增氧装置主机设在陆地,降低了安全风险隐患,同时增氧管设在池塘底部,减少了自然灾害对增氧系统的袭击,确保了恶劣气候下养殖品种的正常生活。

  (2)微孔曝气增氧结构。微孔曝气增氧包括主机、主管道和充气管道等部分所组成,有固定式、浮动式和条状形、盘形等。

  ①主机。一般选择三叶罗茨鼓风机,它具有寿命长、送风压力高、稳定性高、运行可靠性强等特点。功率的大小依水面面积而定。一般一台3千瓦的主机可以供应面积为15 -20亩的池塘,一台5.5千瓦的主机可供应面积为30 - 40亩的池塘。

  ②主管道。有两种选择,—种是镀锌管,—种是PVC管。多数养殖户采用镀锌管和PVC管交替使用,这样既安全,又能节省成本。

  ③充气管道。主要有三种,分别是PVC管、铝塑管和微孔气管,其中以PVC管和纳米管为主。

  ①鼓风机出气口处安装储气包或排气阀,充气可采用集中供气或分池充气的方法,单池或多池并联的形式。

  ③充气管安装,在池塘中安装高度尽可能保持一致,微孔管离池底10厘米,用竹竿或木桩固定。水深1.5米以上精养塘每亩需40 - 70米长的微孔管。

  ①长条式。长条式增氧系统是用较长(一般是5-50米)的微孔增氧管布设在池塘底层,固定并连接到输气的塑料软支管上,支管再连接主管。

  ②圆盘式。圆盘曝气器(图3B),其制作的过程是用金属或塑料先制成圆形框架,圆盘直径1-1.5米,微孔管长一般是15 - 30米,把微孔管盘绕固定在框架内,进气管口留圆盘中间,与支管连接进气,终端口封死,用支架和绳子安放底层水中。

  ②要正确调整系统供气压力,确保最佳增氧效果,气泡以细密、数量多为佳,目测水面溢出气泡直径应小于1毫米为佳。

  ④定时采用水质分析仪检测水质,如溶氧状况,并做好记录,以便采取对应措施。

  ⑥停机较长时间,如果再开机时发现压力表异常,应检查微孔增氧管器是否因藻类附着过多而堵塞,可将曝气管(盘)捞起暴晒一天,拍打抖落附着物,或用20%的洗衣粉浸泡1小时后清理洗涤干净,晾干再用,以确保正常运行使用。

  投饵喂料是河蟹养殖中任务繁重而又关键的一项工作,饲料成本占到整个投资所需成本的50070以上,投饵喂料技术是不是合理,是影响水产养殖效果和环境生态效益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由于河蟹不可以进行大范围运动,只能在自身附近区域觅食,因此,投饲时,饵料要均匀投放在整个池塘水面。饵料密度过大的水域,往往会造成饲料的局部浪费,同时残余饲料也会恶化养殖的水域环境;而对于饵料密度过小的水域,会影响到河蟹的摄食量,易引起河蟹因抢食、争斗而受伤,继而引发疾病,导致河蟹死亡的后果。

  (1)人工投喂。采用人工撑船进行投饵喂料,一人撑船,一人投饵,人工将饵料以扇形一把一把地撒入水中,能清楚地看到河蟹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投喂全凭人工的经验进行,方法简便,使用灵活,节约能源。

  (2)机械投喂。采用投饵机进行投饵喂料,这样的形式的优势是能够最终靠人工操作定时定量投饵,能节省劳动力.但其缺点是往往只能固定在同一地点进行投饵,饵料分布在岸边很小的水域内,其他水域尤其是养殖的中间水域无法覆盖。不能确保投饵的均匀度。

  (3)动态投喂。通过小型船载投饵机喂料(图4),将投饵机安装在船上,通过船载投饵机进行移动投喂,使得饵料投喂覆盖面更广泛,同时机械化操作也相对节约劳力。也可采用塑料编织袋或密眼网片制成投喂食台,便于日常饵料的投放与饲料残余的及时清理。

  投喂要求定点投喂,主要在岸边和浅水处多点均匀投喂。科学投喂应注意以下几点。动植物性饵料要搭配合理,一般动物性饵料占60%,而植物性饵料占40%。春秋季节一般以动物性饵料投喂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夏季则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即遵循“两头精、中间青”的原则。河蟹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饵料投喂要以傍晚或夜间为主,白天的投喂为辅,一般傍晚或晚间的投饵量应占全天饵料量的70%左右。熟食投喂为佳,投喂的各种原粮要进行充分的浸泡、煮熟,熟食投喂有利于河蟹的消化吸收。如实施鱼蟹混养模式的,应先喂鱼,后喂蟹,鱼料投入深水区,蟹料投入浅水区,以防鱼蟹争食。

  在投喂过程中,应定期添加适量的蜕壳素,一方面既可促进河蟹在生长期内多蜕壳,来提升上市河蟹的规格,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促进河蟹的同步蛻壳,减少因蛻壳不同步而造成的互相残杀,增加成活率。投喂的饵料要新鲜、适口,不能投喂霉变腐烂的饵料,投喂后要及时清除多余的残留饵料,以免污染养殖水体的水质。平时可定期用3%食盐水浸泡饲料,每次30 - 40分钟,消毒杀菌。河蟹易发病的季节,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鳃病灵(甲砜霉素粉)、板蓝根等药物,防止河蟹烂鳃病、烂肢病、腐壳病等疾病的发生。

  河蟹喜欢在水草丰富、水质清新的水环境中生活,水草的多少、品种的优劣,对养殖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1)水草是河蟹喜食的天然饵料。种植的水草是河蟹的重要营养来源。大部分的水草其营养丰富,含有河蟹必需的营养的东西,如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等。丰富的水草资源,为河蟹提供了优质的植物性饵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消化与吸收。

  (2)水草能够净化水质,能起到稳定水质、改良底质的作用。水草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增加水体的溶氧量,促进河蟹的生长。此外,水草能充分吸收和降解水体中养殖动物代谢产生的各种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如氨氮、硫化物、总磷和有机物等,改善河蟹生活环境,提高河蟹的抗病能力,减少养殖病害的发生。

  (3)水草为河蟹栖息、隐蔽、蛻壳提供场所。河蟹喜欢爬上水草栖息,白天在水草上栖息或摄食,机体易受阳光照射,有利于钙质的吸收,促进甲壳的生长,同时可减少体表寄生虫的危害。在炎热的夏秋季节水温过高时,又能够借助水草隐蔽,以达到遮阳纳凉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水草可供河蟹蛻壳时攀援附着,帮助缩短蛻壳的时间,蛻壳后的软壳蟹又可以在水草藏身,使其同类及天敌不易发觉,以此来降低了被蚕食的可能性,提高了软壳蟹的成活率。

  目前适宜在河蟹养殖池塘中栽培的水草品种较多,主要栽种的品种有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聚草、水花生等。每一种水草都有其适宜的生长和繁殖条件,因此,各种水草的移栽和管理也有不同的要求,同时各种水草在养蟹池塘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完全一样。为此,河蟹养殖池塘种植的水草要求品种间进行合理科学的搭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草在河蟹养殖池塘中的生态作用。

  栽植水草的基础要求是:分布要均匀,品种要搭配,比例要适当,以适应河蟹的生长、繁殖、栖息的需求。水草种植一般以沉水植物为主,适当性搭配种植挺水性水草和浮水性水草。

  (1)伊乐藻。伊乐藻是一种优质、高产、速生的沉水性水生维管束植物。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5 - 25℃,水温超过30℃时完全停止生长甚至死亡,适宜在冬、春季及晚秋季生长繁殖。一般在早春季节进行移栽,伊乐藻草茎运输时怕冻,移栽时怕干。因此,运输伊乐藻草茎应选择气温0℃以上进行,栽种时,要带水栽种,草茎栽种于水面以下10厘米处为宜。草茎栽种一周左右的时间,藻体会开始生长,此时应向池水施放适量肥料。之后要定时进行追肥,以保证藻体生长繁殖对营养的需求。

  一是调节水位:由于伊乐藻怕高温,因此生产上可按“春浅、夏满、秋适中”的办法来进行水位调节。

  二是适当施无机肥料:伊乐藻喜底泥肥的池塘,故生长旺季(4-9月)及时追施尿素。

  三是防烂草:在高温期间,应将伊乐藻草头割掉,根部以上仅留10厘米即可,以防止水草腐烂,败坏水质。伊乐藻在微流水或水质较好的水体高温仍可生长。

  伊乐藻对杀青苔的约物往往敏感。蟹种放养初期,有的养蟹池塘容易长出青苔,在使用硫酸铜或其他重金属盐类杀青苔时,对伊乐藻生长和繁殖有影响,浓度高时,全池的伊乐藻往往被全部杀死,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一部分伊乐藻能重新萌发生长。

  其优点是春季养蟹池塘的最优质水草,可提升刚放养蟹种的成活率,同时对河蟹的早期生长速度有较大的推动作用。生长吐盛的伊乐藻能够增强池塘水质的溶氧量,能吸收养蟹池塘水体的各种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因此在改善水质的作用也较为显著。生长密度适宜时,对河蟹的栖息和蜕壳隐蔽提供良好的环境。

  其缺点是大量繁殖时,往往造成池塘上下层水体交换不畅,水草根部的底泥往往缺氧、发黑变臭,影响河蟹的栖息。此外,在高温季节,伊乐藻会因水温过高而大量死亡,因此养殖的过程中,最好在高温季节来临之前,适当提高水位,也可将适量的伊乐藻捞出养蟹池塘,以免大量藻体死亡后分解败坏池塘水质。

  (2)轮叶黑藻。俗称温丝草,灯笼薇、转转薇等,是多年生沉水植物。因每一枝节均能生根,又称为“节节草”。轮叶黑藻喜高温,适应能力强,种植产量高,遮阳面大,适合池塘及大水面种植及移植。栽培方法有,枝矢硒桓繁殖、营养体移栽繁殖、芽苞的种植(图5)。

  ①枝尖插植繁殖。轮叶黑藻属于“假根类”植物,只有须状不定根。在每年的3-8月,轮叶黑藻处于营养生长期间,枝尖插植3天后就能生根,形成新的植株。当天然水域中的轮叶黑藻已长成,长达40 - 60厘米,就可捞起移栽。一般每亩蟹池一次放草100 - 200千克,其中一部分被蟹直接摄茛,一部分看泥生须根存活。水质管理上,白天水深,晚间水浅,减少河蟹食草量,促进须根生成。

  ②营养体移栽繁殖。一般在谷雨前后将池塘水排千留底泥10 -15厘米,将轮叶黑藻切成长为8厘米左右的段节栽插,栽插后再将池塘水加至10厘米深。一般约20天全池都覆盖着新生的轮叶黑藻,此时,应将池水加至30厘米,之后可逐步加深池水,不使水草露出水面。移植初期应保持水质清新,不能干水,不宜使用化肥。如有青苔滋生,可使用“杀青苔”药物杀灭。

  ③芽苞的种植。每年的12月至翌年3月是轮叶黑藻芽苞的播种期,应选择睛大播种,播种前池水加注新水10厘米。每亩用种500-1 000克,播种时应撥行、株距50厘米将芽苞3-5粒插人泥中,或者拌泥沙撒播。当水温升至15℃时,5-10天开始发芽,出苗率可达95%。需要注意的几点:芽苞的选择,芽苞长1-1.2厘米,直径0.4-0.5厘米,每500克为3 500-4 000粒,芽苞粒硬饱满,呈葱绿色。播种前应用聚乙烯网片或日膜围栏,将芽苞与河蟹隔开,待芽苞萌发长成,水草满塘时,撤掉围栏设施,让河蟹进入草丛。

  与其他水草相比,轮叶黑藻具有耐高温、不污染蟹池水质、断株再生能力强、不易折断,即使被蟹夹断也极易生根存活、河蟹喜食且适口性好等优点。

  (3)苦草。又名水韭菜,沉水草本,具匍匐茎。主要以草种播种的方式逐行栽种的水草,播种期在4月底至5月上旬。当水温回升至15℃以上时播种,每亩(实际种植培养面积)播种苦草籽100 - 150克。精养池塘直接种在田面上,播种前向池中加新水3-5厘米深.最深不超过20厘米。大水面应种在浅滩处,水深不超过1米,以确保苦草能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选择晴天晒种1-2天,然后浸种12小时,捞出后搓出果实内的种子。并清洗掉种子上的黏液,再用半干半湿的细土或细沙拌种全池撒播。搓揉后的果实其中还有很多种子未搓出,也撒入池中。

  一是水位调节。苦草在水底分布蔓延的速度很快。为促进苦草分蘖,抑制叶片营养生长,6月中旬以前池塘水位应控制在20厘米以下。6月下旬水位加至30厘米左右,此时苦草已基本满塘。7月中旬水深加至60 - 80厘米,8月初可加至100 -120厘米。

  二是加强饲料投喂。当正常水温达到10℃以上时就要开始投喂一些配合饲料或动物性饲料,以防止苦草芽遭到破坏。当高温期到来时,在饲料投喂方面不能直接改变,而是逐步减少动物性饲料的投喂量,增加植物性饲料的投喂量,让河蟹有一个适应过程。但是高温期间也不能全部停喂动物性饲料,而是逐步将动物性饲料的比例降至日投喂量的30%左右。这样,既可保证河蟹的正常营养需求,也可防止水草遭到过早破坏。

  三是设置暂养围网。这种方法适合在大水面中使用。将苦草种植区用围网拦起,待水草在池底的覆盖率达到60%以上时,拆除围网。同时,加强饲料的投喂。

  四是清除杂草。每天巡塘时,只要发现水面上浮有被夹断的水草,就要把它捞走,以防止它腐烂败坏水质。

  苦草在养蟹池塘中种植的优点是,能适应高温期生长,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疯长而无法控制的现象,即使生长旺盛也不可能会出现水草根部底泥缺氧、发黑变臭的现象。与伊乐藻同时存在时,河蟹更喜食苦草,因此对河蟹来讲,苦草提供的饵料意义更大。

  其缺点是,河蟹更加喜食苦草,尤喜食苦草的根部,当饵料不足时,或在河蟹生病时,或在池塘中有一部分克氏原螯虾存在时,由于苦草根部被克氏螯虾或河蟹摄食,或由于河蟹生病烦躁不安爬行时的拖带作用,苦草大量浮出水面,增加了打捞水草的工作量。

  (4)金鱼藻。多年生草本的沉水性水生植物,别名细草、鱼草,全株深绿色,长20 - 40厘米,群生于淡水池塘、水沟中。喜温植物,不能越冬生长。金鱼藻有较强的分枝能力,在任何生长高度上均能产生分枝。虽然它能结实,但在自然状况下(尤其是在高密度的植物群落中)结实率很低。

  金鱼藻的栽培:金鱼藻的栽培大致有以下3种方法。—是在每年1 0月以后,待成蟹基本捕捞结束后,可从湖泊或河沟中捞出全革进行移栽。这样一个时间段进行移栽,因无河蟹的破坏,一般不有必要进行专门的保护。用草量一般每亩50 -100千克。二是每年5月以后可捞新长的金鱼藻全草进行移栽。这样一个时间段移栽要用围网隔开,防止水草随风漂走或被河蟹破坏。围网面积一般在10 - 20米2/个,每亩2-4个,用草量100 -200千克。待水草落泥成活后可拆走围网。三是在河沟的一角设立水草培育区,专门培育金鱼藻。培育区内不放养任何草食性鱼类和河蟹。10月进行移栽,到翌年4-5月就可获得大量水草。每亩用草量50 - 100千克,每年可收获鲜草5 000千克左右,可供1.67 -3.4公顷水面用草。

  一是水位调节。金鱼藻一般栽在深水与浅水交汇处,水深不超过2米,最好控制在1.5米左右。

  二是水质调节。水清是水草生长的重要条件。水体混浊,不宜水草生长,建议先用生石灰调节,将水调清,然后种草。发现水草上附着泥土等杂物,应用船从水草区划过,并用桨轻轻将水草的污物拨洗干净。

  三是除杂草。当水体中,特别是沟塘中滋生有大量的水花生、聚草时,应及时将它们清除,以防止影响金鱼藻等水草的生长。

  在养蟹池塘通过栽种草茎方式移栽金鱼藻。繁殖生长速度较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水草慢很多,但是金鱼藻的适温范围广,据观察养殖河蟹很少摄食。因此在春天时,金鱼藻与伊乐藻一起栽种,通过慢慢繁殖生长,到8月中下旬时,当伊乐藻因高温死亡,苦草被河蟹摄食大量浮出水面后,金鱼藻正好繁殖生长到一定的密度,是养蟹池塘后期的主要水草。金鱼藻在河蟹成蟹养殖池塘中的生态作用不及伊乐藻和苦草,但较水花生明显。

  (5)水花生。水花生又名喜旱莲子草,是从国外人侵我国的挺水性水生维管束植物。茎长可达1.5 -2.5米,基部在水中匍生蔓延,在我国的长江流域水沟、水塘、湖泊均有野生。适应能力强,喜湿耐寒,能够自然越冬。

  生产实践表明,在河蟹蟹种养殖池塘栽种水花生,较栽种上述几种水草更加有助于蟹种生长、栖息。蟹种池中的水花生对池塘水质的增氧作用较微弱甚至无增氧作用,但其生长能大量吸收水体中的植物生长营养元素。因此对池塘水体有较好的净化作用。水花生生长繁茂时,水面以下的茎盘根错节,是河蟹蟹种栖息和蜕壳隐蔽的较好场所,生长繁茂的水花生还有良好的遮阳作用,对高温时期降低池塘的水温有较好的效果,另外水面以下的节生须根也是河蟹蟹种的优良植物性鲜活饵料。

  (1)种草前期的准备工作。经过上一年的养殖,底泥中沉积了大量的有机物和细菌病原体。冬季干塘后,翻动底泥晒塘时间要长,这样有助于底泥中有机物的分解,转化为水草能吸收的肥料,同时杀死细菌病原体。

  采用药物或生石灰进行清塘,清塘后要注意多换几次水,防止药物残留及水体碱性过高,而导致种植的水草生长缓慢。一般新老塘口都要求施一定量的生物有机肥,新开塘由于无底泥,土壤肥力差,可多施一些生物有机肥,老塘口因依据情况适躉施人生物有机肥料,有助于平衡肥力失衡的情况,同时可降低清塘时生石灰的碱性,有利于水草的生根发芽,提高成活率,更有助于前期的肥水工作。

  (2)种草。水草分布要有疏有密,留行种植。栽插的密度应根据水草的品种而定,伊乐藻采用3米x3米的行间距,轮叶黑藻和金鱼藻采用0.5米x0.5米的行间距。水草栽植好后,要施肥培水,促进水草生长。科学控制池塘水位,使池水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以免伊乐藻生长过快。高温季节,可适当、逐步地提升水位,始终让水草保持在水面以下20 -30厘米处。这种方法可避免水草过分生长、腐烂变质,进而影响水质。一般保持水草的覆盖率在60%左右,过少要及时补充移植,过多应及时清除。

  螺蛳营养丰富,价廉物美,是河蟹喜食的优质动物性饵料,在养殖河蟹的池塘中放养少数的活螺蛳,可以为河蟹提供适口的活性饵料,对河蟹生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螺蛳可以摄食有机颗粒,滤食浮游生物并能够摄食部分丝状藻,在对改善水质、提高水体的透明度有明显的效果,为河蟹提供一个清新的生活环境,利于河蟹生长。

  螺蛳投放时间为每年清明之前,投放量为每亩池塘投放活螺蛳150 - 250千克,如水体中螺蛳量少,可待6月以后每亩补投150 - 200千克。这样可防止一次性投放过量,易引起早期水质清瘦,池中青苔大量繁殖而破坏环境,影响河蟹正常生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财联社1月26日电,香港外汇基金2023年录得2127亿港元投资收入。

  大反转!最新研究:现有数据没办法证实“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是新冠疫情的起源地”,原因有三...

  证监会:要突出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 重点完善发行定价、量化交易、融券等监管规则

  《如龙8》Steam峰值系列最高 超34000人在线》下周继续更新 解决常见bug

  【带你看展】从小镇青年到巴洛克的奇迹,卡拉瓦乔一生都在黑暗中寻找那道光

公司地址 : 江苏省海门市余东镇新宇村建新工业园区(新宇村3组)

公司电话 : 0513-81215212,0513-81241818

公司传真 : 0513-81211112

公司邮箱 : ntjllt@www.kz-guanggao.com